AI量化实验室

 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查看: 335|回复: 0

一点思考: 关于策略开发的底层逻辑思考

[复制链接]

86

主题

183

帖子

958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958
发表于 2024-8-22 14:47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传统主观交易里,大家能关注的标的数量有限,更多是从单标的择时出发。
然后把策略复制到多标的,搞一个组合。

而量化交易里,机器更擅长从一堆标的里扫描,也就是先选股,再择时,然后仓位分配与管理,投资组合优化。

“先选股,再择时”或者 “择时式选股”,也没有问题。
但关键是机器建模时,是全市场建模,还是单股标的逐个建模——pybroker就是每个symbol一个模型。

每个symbol一个模型是有道理的,因为像期货,或者ETF,背后的东西千差万别。
哪怕你用RSRS择时,标普500和沪深300的最优参数也是不一样的。

但轮动模型里,我们对多支ETF进行截面因子比较,比如动量。这其实假设它们之间的动量大小可以相互比较,而且是低相关。
——比如像港股可能波动大,假设比红利ETF大,它的动量相对值就是高,但它们如何相关性高,那么按这个动量轮动“清仓”低动量的就会有问题。

更普适的,
选股模型,应该是筛选掉不好的,或者说做一个排名,最好的值得做多,最差的列入做空的清单。
择时模型,才决定进场,这时候信号或者模型是单个模型自己的。
然后才是风控,资金、仓位,止盈损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I量化实验室 ( 京ICP备16049031号-2 )

GMT+8, 2024-11-24 03:12 , Processed in 0.070016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1-2024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